测试文章-luofc
2017-07-27 10:14:28阅读量:229

看看
中央之所以如此看重处置僵尸企业,是因为其中蕴藏的风险。

风险
2016年3月,首例地方国企违约事件——东北特钢违约事件爆发。该国企2015年第一期8亿短期融资债券违约,到了7月,已有连续7只债券违约;10月,东北特钢进入破产重组程序。
这不仅揭开了地方国企困境的冰山一角,还让债务违约的阴云开始笼罩在投资人心头。随后,山东、山西、内蒙古、安徽等多个地区的国企债务偿还出现风险,甚至是危机。“区域性风险”,说的就是这一类。
虽然有风险,但在银、政、企特殊的关系中,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行政手段来呵护“僵尸企业”,掩盖了债务风险。例如去年5月,河南省出台举措要求“建立抽贷、压贷提前告知制度,对正常还本付息、并且整体授信条件没有发生变化的企业,各银行原则上不抽贷、压贷或通过要求增加授信条件而变相不续贷。” 河南一些煤炭、电解铝、钢铁企业便保住了信贷规模不压减。
处置风险,要降杠杆。